bob综合手机版专注外加热回转窑、三炭(炭、炭黑、活性炭)设备以及大型回转窑制作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民族学考研:边疆民族教育在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功能

来源:bob综合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4-03-06 07:41:28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宏大的时代课题和使命。边疆民族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其独特功能。然而,新时期边疆民族教育需求与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回应边疆民族教育需求,满足其在教育质量、教育数量、教育层次等方面的需要,在回应边疆民族教育需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来,得到政界、学界、教育界等的格外的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宏大课题,需要全国上下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每个方面一起努力,全方面推进。民族教育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

  然而,民族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民族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民族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作用机理如何等问题,学者们关注得还不够,还有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正如张学敏等学者所指出,以往的研究对“民族教育及其政策在发展历史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的生成性作用”缺少反思和反观①。同样,目前对民族教育怎么样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的研究还有上升的空间。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点粗浅的探讨。

  边疆民族教育是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将其定义为:“少数民族教育就是在多民族国家内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简称民族教育。在中国指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实施的教育。”《教育大辞典•民族卷》则将其定义为:“民族教育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特指除汉族以外,对其他55 个民族实施的教育。”由此能够认为,民族教育是国家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而实施的教育。本文把民族教育进一步延伸为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的国民教育。

  民族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外,也有其特殊功能。对于教育应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自从有了教育这一现象后人们就一直在进行着探索,也形成了各种观点,比如,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就提出教育的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不同的国家具有不一样的制度和文化,其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不同的。在西方,不少学者探索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形成了各种教育功能论。中国学者阎光才把西方学者的教育功能理论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教化功能论,即教育具有社会化功能,有代表性的学者是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第二,模式维持功能论,即教育具有社会系统的模式维持功能,这一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帕森斯。第三,筛选功能论,即教育具有社会分层、人才筛选功能,代表性人物是英国学者霍珀、特纳等。第四,文化工具论,即教育是文化再生产的工具,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布迪厄。第五,人力资本功能论,即教育具有改善人的素质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功能,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①当然,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绝不止学者阎光才所罗列的这几种,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杜威的教育救国论等,中国学者也有类似观点。

  关于民族教育的功能和目的,中国的民族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如丁石孙认为,“教育的真正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②,当然丁石孙讲的全民族的素质是指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朱俊杰、杨昌江则认为“千百年来,随人类社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民族教育的功能也不断地发生明显的变化。……民族教育的三个功能,即民族教育的经济功能,民族教育的政治功能,民族教育的文化功能”③。杨崇龙则把其概括为五大功能,即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发展科学的功能和培养人才的功能。④李东光教授则强调:“民族教育的功能在于帮助每一个民族的成员融入我国的大环境中,以适应现实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往往将民族教育定位为特殊人群的教育,这严重地限制了民族教育的功能。”⑤

  从以上学者们的观点能够准确的看出,民族教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多样的,是不断发生明显的变化的。但作者觉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除了发挥教育的一般功能外,还应当充分的发挥民族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特殊功能,以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性功能是指民族教育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同于其他民族工作的作用,它在与其他民族工作(如民族宗教工作、民族扶贫工作、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民族文化工作、民族民政工作等)的分工合作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其作用具有不可代替性。当然,民族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其他民族工作的配合。民族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功能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其社会化功能。中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这就为各族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为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教育平等,国家对少数民族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性教育政策与优惠性教育政策,使少数民族真实地感受到了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和照顾。发展民族教育不仅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备极其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同时对少数民族同胞更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社会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不但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也使他们更容易内化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所谓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是指这个社会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而中国当前主流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民族教育就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理想和信仰而努力的。

  第二,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其政治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民族教育是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民族教育不仅为各民族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知识,也为学校培育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提供了条件和舞台。学校是青少年系统学习和获得政治知识的最重要场所,通过学校教育可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输政治文化,形成国家所倡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提高其政治行为能力。当前,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就是培养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如陈达云教授讲的,“民族团结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对巩固民族团结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就此而言,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其政治社会化功能。

  第三,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其文化传承功能。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本。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后形成的文化形态。民族教育为各族学生学习和交流各民族优秀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各民族互相尊重,相互认同,形成和巩固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正如滕星教授所讲的,“少数民族教育除了具有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融入主流社会能力的作用之外,还具有传承和发扬各民族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作用。”②中国的民族教育使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增强了自信和自觉,在传承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传承着民族文化。

  第四,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其经济功能。所谓经济功能是指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济支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社会意识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由经济基础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基础,共同体意识是不牢固的。而民族教育为边疆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持。它不仅为民族地区的学子提供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为民族地区培养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有力地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8939509384

电话:0371-60183257

邮箱:vip@tddry.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